十法──菩萨修十法见涅槃 → 十法──菩薩修十法見涅槃

十法──菩萨修十法见涅槃 → 十法──菩薩修十法見涅槃
﹝出涅槃經﹞ 梵語涅槃, 華言滅度。 經云: 師子吼問佛言: 菩薩成就幾法, 能見如是無相涅槃, 至無所有?佛言: 成就十法, 則明見涅槃無相, 至無所有處。 (滅度者, 謂大患永滅, 超度三界也。 無相涅槃者, 謂涅槃之法, 離一切色相也。 ) 〔一、 信心具足〕, 謂修菩薩行, 須發起圓常正信之心, 信一切法皆是佛法,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。 如經所云: 深信十方諸佛, 方便示現; 一切眾生及一闡提, 悉有佛性。 亦信如來永無生老病死, 乃至信於如來畢竟不入涅槃之類, 是名信心具足。 (闡提, 梵語具云一闡提, 華言信不具。 ) 〔二、 淨戒具足〕, 謂修菩薩行, 當須身心清淨, 受持禁戒, 專為成就佛果菩提。 如經所說, 清淨持戒, 而不為戒, 不為利養, 乃至不為聲聞、 辟支佛, 唯為最上第一義故, 護持禁戒, 是名淨戒具足。 (梵語菩提, 華言道。 辟支, 梵語具云辟支迦羅, 華言緣覺。 ) 〔三、 親近善知識〕, 為修菩薩行, 當遠離諸惡邪見, 親近善友知識。 如經所云: 若有能說、 信戒、 多聞、 布施、 智慧, 令人受行, 即須親近恭敬供養, 是名親近善知識。 〔四、 樂於寂靜〕, 謂修菩薩行, 即當離諸喧鬧, 澄神息慮, 以求佛道。 如經所說, 身心寂靜, 觀察諸法甚深境界, 是名樂於寂靜。 〔五、 精進〕, 謂修菩薩行, 即當一心勇猛, 安住止觀, 毋令退失。 如經所說, 繫心觀於真諦, 設使頭上火然, 終不放捨, 是名精進。 (止觀者, 謂止息散亂, 觀照昏沉也。 真諦者, 謂諦審諸法皆即真空也。 ) 〔六、 念具足〕, 謂修菩薩行, 即當存心三寶, 思惟實理, 不忘戒施。 如經所說, 念佛、 念法、 念僧、 念戒、 念天、 念捨, 是名念具足。 〔七、 軟語〕, 謂修菩薩行, 當清淨口業, 發言誠諦, 調柔和美, 離諸諂誑。 如經所說, 實語妙語, 先意問訊, 時語真語等, 是名軟語。 〔八、 護法〕, 謂修菩薩行, 即當弘持正法, 宣說妙義, 展轉流布, 不斷佛種。 如經所說, 愛樂正法, 常樂演說, 讀誦書寫, 思惟其義, 廣宣敷揚, 令其流布之類, 是名護法。 〔九、 供給同行〕, 謂修菩薩行, 凡同事者, 有所不足, 即當推己之有, 以濟其無, 使得安心成辦道業, 而無馳求之患。 如經所說, 若見同學同戒, 有所乏少, 轉從他乞, 所謂薰缽, 染衣, 瞻病, 所須衣服飲食臥具房舍而供給之, 是名供給同行。 〔十、 具足智慧〕, 謂修菩薩行, 常以妙觀之智, 觀察一切諸法, 悉皆明了, 通達無礙。 如經所說, 觀於如來常樂我淨,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, 乃至觀法二相, 所謂空不空、 常無常、 樂無樂、 我無我、 淨不淨之類, 是名具足智慧。 (常樂我淨者, 謂不遷不變名常, 離生死苦名樂, 八大自在名我, 離諸惑染名淨, 即佛之四德也。 )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Нужно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?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